日前, 國家發改委發布《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(2024—2027 年)》,這一政策文件為(wei) 綠氫及綠氨打開了新的應用場景,尤其是為(wei) 氫電耦合打開了新局麵。
在碳捕集利用與(yu) 封存路徑提出:推廣應用二氧化碳高效驅油等地質利用技術、二氧化碳加氫製甲醇等化工利用技術。因地製宜實施二氧化碳地質封存。
並對項目布局、機組條件等提出具體(ti) 要求:
項目布局:實施綠氨摻燒的項目,所在地應具備可靠的綠氨來源,並具有豐(feng) 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以滿足綠氨製備需要。實施碳捕集利用與(yu) 封存的項目,所在地及周邊應具備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場景,或具有長期穩定地質封存條件。
機組條件:實施低碳化改造建設的煤電機組應滿足預期剩餘(yu) 使用壽命長、綜合經濟性好等基本條件,新上煤電機組須為(wei) 已納入國家規劃內(nei) 建設項目。優(you) 先支持采用多種煤電低碳發電技術路線耦合的改造建設項目。鼓勵煤炭與(yu) 煤電聯營、煤電與(yu) 可再生能源聯營“兩(liang) 個(ge) 聯營”和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煤電項目率先實施綠氨摻燒示範。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項目應嚴(yan) 格執行環境管理製度,確保各類汙染物達標排放。綠氨摻燒項目氨存儲(chu) 設施原則上應建於(yu) 煤電機組廠區外,項目實施單位應進一步明確並嚴(yan) 格執行具體(ti) 管理要求。
文件還提出,加強煤電摻燒生物質、低成本綠氨製備、高比例摻燒農(nong) 作物秸稈等技術攻關(guan) ,加快煤電煙氣二氧化碳捕集降耗、吸收劑減損、大型塔內(nei) 件傳(chuan) 質性能提升、捕集—發電係統協同、控製流程優(you) 化等技術研發,補齊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、鹹水層封存、產(chan) 業(ye) 集成耦合等技術短板。
文件政策目標顯示,到 2025 年,首批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項目全部開工,相關(guan) 項目度電碳排放較 2023 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 20%左右。到 2027 年,相關(guan) 項目度電碳排放較 2023 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 50%左右、接近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。
氫能本身所具備的“零碳能源”屬性目前被挖掘得比較多的是在交通領域,在協助能源結構改造方麵一直未能拓寬範圍,目前隻有個(ge) 別示範項目應用到氫電耦合。此次將綠氫合成綠氨應用於(yu) 煤電改造和新建項目,將為(wei) 能源結構的“綠化”將產(chan) 生巨大影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