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動態

行業動態

首頁  >  新聞中心  >  行業動態
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文化導航 企業公告 視頻動態 員工風采 SBOBET利记報
0546-8656959
1

碳交易開市 民企綠色轉型提速

時間:2021.07.23 字號

7月16日,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正式啟動。市場啟動初期,電力行業(ye) 成為(wei) 碳排放交易的先行軍(jun) ,參與(yu) 首批開戶的電力企業(ye) 共計2225家。隨著條件的逐漸成熟完善,“十四五”期間,預計石油、化工、建材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(ye) 都將被納入碳市場,未來八大行業(ye) 控排企業(ye) 大約有8000至10000家。

全國政協委員、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(高級研究院)副院長宋青表示,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,從(cong) 本質上看,碳排放權具有商品和金融雙重屬性,碳交易的核心是通過市場經濟來解決(jue) 碳排放問題,讓生態環境變得具有價(jia) 值。“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,促進企業(ye) 節能減排、綠色轉型,成為(wei) 必然趨勢,是企業(ye) 所麵臨(lin) 的‘必答題’。”

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務院參事室社會(hui) 調查中心高級研究員王一莉認為(wei) ,碳交易將加快民營企業(ye) 的綠色轉型,在發展過程中須麵對供應鏈碳中和、“綠色”量化等問題,企業(ye) 圍繞“雙碳”願景進行質量、動力、效率方麵的三大變革是必然趨勢。


企業(ye) 轉型要多用新技術

對於(yu) 產(chan) 業(ye) 發展機遇,王一莉建議民營企業(ye) 進一步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示範性應用;加強低碳能力建設和低碳意識培育,讓雙碳目標滲透進企業(ye) 文化;深度挖掘企業(ye) 自身產(chan) 業(ye) 鏈的綠色價(jia) 值。

鴻達興(xing) 業(ye) (4.490, 0.00, 0.00%)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70年氯堿及氫氣生產(chan) 曆史的企業(ye) 。鴻達興(xing) 業(ye) 董事長周奕豐(feng) 介紹說,企業(ye) 從(cong) 堅定不移布局氫能產(chan) 業(ye) ,到副產(chan) 品的循環利用,鴻達興(xing) 業(ye) 已打通工業(ye) 生產(chan) 的綠色鏈條,為(wei) 其他企業(ye) 提供了具有參考性的節能方案。

據了解,鴻達興(xing) 業(ye) 在燒堿生產(chan) 過程中產(chan) 生副產(chan) 品氫氣,近年來,企業(ye) 利用提純裝置所生產(chan) 的99.9%氫氣作為(wei) 原料,再通過多級純化,可提純至99.999%以上,達到氫燃料電池汽車氫氣使用國家標準,以氯堿裝置生產(chan) 氫氣不僅(jin) 可以有效利用資源、創造經濟效益,而且還改善了生態環境。

“碳中和”大趨勢下,科技賦能成為(wei) 關(guan) 鍵因素,為(wei) 此,鴻達興(xing) 業(ye) 加快科技創新專(zhuan) 項支持,投入對液氫存儲(chu) 、大規模運輸的研究。去年4月,鴻達興(xing) 業(ye) 在內(nei) 蒙古建設的液氫工廠投產(chan) ;同年,鴻達興(xing) 業(ye) 自主生產(chan) 的第一車民用液氫已順利運抵廣州。鴻達興(xing) 業(ye) 通過電石爐尾氣淨化裝置將電石爐尾氣中的固體(ti) 雜質去除,淨化後的電石爐氣(主要為(wei) 一氧化碳)可作為(wei) 石灰窯燃料燒製石灰,既實現節能降耗,又減少碳排放。

此外,鴻達興(xing) 業(ye) 對氯堿工業(ye) PVC生產(chan) 中的電石渣通過調製與(yu) 工藝處理,製成為(wei) 對鹽堿地、酸性土壤進行調理的改良劑,在使農(nong) 作物增收增產(chan) 的同時,也實現了土壤的可持續利用。

對於(yu) 減少碳排放,北控水務集團近年來也做了不少嚐試。集團副總裁劉偉(wei) 岩介紹說,在技術方麵,企業(ye) 有不少突破,比如說現在汙水處理的AOA技術、顆粒汙泥等技術的應用;第二個(ge) 方麵,企業(ye) 確實是通過管理,在運營過程中降低電能和物料的消耗。

“而管理運營過程,其實又需要各種技術的運用,比方說關(guan) 於(yu) 節能降耗的技術包括精確地控製,包括模型控製,比方說提高現有熱泵的能源的效率。”劉偉(wei) 岩說。

她認為(wei) 碳交易市場的上線,有利於(yu) 具備低碳技術的企業(ye) 在競爭(zheng) 中獲得優(you) 勢;而致力於(yu) 精細化、專(zhuan) 業(ye) 化運營的企業(ye) 也一定會(hui) 獲益;相應地,市場也會(hui) 淘汰落後的技術和設施。碳交易市場將深刻影響各行業(ye) 的發展。


企業(ye) 發展要多動“碳”腦筋

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、中關(guan) 村(6.410, 0.00, 0.00%)國聯綠色產(chan) 業(ye) 服務創新聯盟秘書(shu) 長楊潔表示,碳交易對於(yu) 民營企業(ye) 的發展從(cong) 客觀來說是把雙刃劍,碳約束時代已經到來,如果不加快自身綠色升級轉型,很容易被時代淘汰;如果積極地應對,可以從(cong) 中找到促進自身發展的新模式。

維爾利(6.550, 0.00, 0.00%)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月中介紹說,維爾利已經開始布局碳資產(chan) 的梳理,希望對於(yu) 未來的投資和決(jue) 策提供幫助。他舉(ju) 例說,維爾利做的一個(ge) 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的項目,4萬(wan) 立方米的項目,按照CCER(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,其英文全稱為(wei) 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)或者是碳交易的價(jia) 格,我們(men) 可能形成的未來的資產(chan) 的價(jia) 值,3年年化可以做到差不多五六百萬(wan) 元。

在碳轉化方麵,河北先河環保(8.180, 0.00, 0.00%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著自己的謀劃。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介紹說,基於(yu) 自身的設備、技術優(you) 勢,企業(ye) 已經買(mai) 了幾十萬(wan) 噸的碳配額、注冊(ce) 了一家公司,一個(ge) 大樓做了方案,進行碳配額方麵的交易管理。

楊潔介紹說,CCER的全國性交易市場還未開啟,但是在我國的碳交易試點城市: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深圳、廣東(dong) 、湖北、重慶、福建等均可開展CCER交易,交易允許CCER抵消碳配額機製,不同城市政策不同。

對於(yu) 直接參與(yu) 碳排放交易的企業(ye) ,以5%的抵消配額的上限測算,目前CCER項目年減排量的缺口在1.5億(yi) 噸左右,參與(yu) 開發的新能源企業(ye) 及碳資產(chan) 開發管理企業(ye) 將獲利。宋青判斷,以15元/噸的CCER價(jia) 格估算,風電、光伏及生物質單位發電毛利潤將增厚4.8%、2.5%和6.4%,生物質最為(wei) 顯著。

在目前情況下,楊潔建議,民營企業(ye) 首先要摸清自己的“碳家底”,了解自己的能源消耗情況以及能源節約空間,通過提升生產(chan) 過程能源效率、提高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實現減排降本、拓展市場空間的基本目標;其次可以通過開發CCER項目,積累碳資產(chan) ,可先期在碳試點地區進行交易進而獲得收益。此外,她還提到,CCER項目除了可以直接交易,還可以進行碳資產(chan) 抵押貸款,為(wei) 資金短缺的企業(ye) 提供了一個(ge) 融資的渠道。

鑒於(yu) 有效碳市場的碳排放權的價(jia) 格就是企業(ye) 的邊際減排成本,宋青建議相關(guan) 重點行業(ye) 企業(ye) 要做好“靶向性”跟蹤研判,做好企業(ye) 碳排放核算:要建立對應的核算與(yu) 報告機製,編製企業(ye) 碳減排專(zhuan) 項指導手冊(ce) ,對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進行評估,及時預警並主動調整;要將碳減排成本、超額碳排放成本、購買(mai) 碳配額的成本與(yu) 超額排放生產(chan) 帶來的收益進行比較,並作出相應決(jue) 策;要靈活地管理供應鏈,及時衡量碳價(jia) 對生產(chan) 成本的影響,並納入管理層成本會(hui) 計報告。要合理規劃企業(ye) 內(nei) 部的碳減排曲線,不斷提升節能減排、綠色轉型的能力。

宋青還提出,當下,社會(hui) 各界要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為(wei) 契機,加強低碳發展的多元聚合力。“低碳綠色轉型不能光靠政府,也不能光靠市場,需要多措並舉(ju) 打好‘組合拳’。要進一步加強創新突破,完善相關(guan) 配套政策體(ti) 係和激勵機製,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,探索構建財稅、價(jia) 格、金融和土地等‘1+N’保障方案,為(wei) 企業(ye) 提供及時的導則引領,幫助企業(ye) 實現應對的精準性、及時性、有效性、科學性和係統性。”(新浪財經綜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