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動態

行業動態

首頁  >  新聞中心  >  行業動態
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文化導航 企業公告 視頻動態 員工風采 SBOBET利记報
0546-8656959
1

能源轉型要密切聯係世界政經新形勢

時間:2021.01.15 字號

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政治經濟產(chan) 生深刻影響,各國能源發展政策也有所調整。研究、洞悉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新形勢,對推動我國能源革命、順利實現“碳達峰”“碳中和”願景意義(yi) 重大。


新能源將成疫後各國經濟複蘇新抓手

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能源市場造成巨大衝(chong) 擊,但能源總體(ti) 供需關(guan) 係和發展趨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。

一是當前全球傳(chuan) 統能源供應總體(ti) 寬鬆。當前全球能源產(chan) 能充沛,供給能力強。油氣供大於(yu) 求導致油價(jia) 、氣價(jia) 低迷,油價(jia) 依靠合作限產(chan) 和地緣衝(chong) 突維持在50美元/桶以內(nei) ,液化天然氣現貨到岸價(jia) 格自2020年以來持續走低,低穀時在2美元/百萬(wan) 英熱單位。倘若能源需求隨疫情緩解複蘇,能源供給量也將隨之快速提升。以美國為(wei) 例,頁岩革命後其油氣開發技術成熟、資本市場支持力度大,使油氣項目開發周期和不確定性大幅降低,大量過剩產(chan) 能得以在需求上升時便利投入使用。未來一段時期內(nei) ,全球能源供給寬鬆的局麵不會(hui) 改變,能源價(jia) 格也將保持低位。

二是新能源對傳(chuan) 統化石能源的替代趨勢已經確立。目前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推進,歐盟於(yu) 去年將2030年碳排放減排目標由40%提升至60%,我國作為(wei) 能源消費大國也提出力爭(zheng) 於(yu) 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。新能源對傳(chuan) 統化石能源的替代趨勢已經確立,不會(hui) 因為(wei) 政黨(dang) 輪換或政策因素而改變,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新能源價(jia) 格大幅降低。以光伏為(wei) 例,過去十年,全球光伏發電成本下降82%,去年9月葡萄牙光伏電站招標電價(jia) 已低於(yu) 1.32美分/千瓦時。

三是新能源將成疫後經濟綠色複蘇新增長點。各國紛紛將節能減排、清潔低碳行業(ye) 作為(wei) 重要抓手,推動疫後經濟綠色複蘇。去年6月,國際能源署提議,世界各國在2021-2023年期間每年投入約1萬(wan) 億(yi) 美元,用於(yu) 電力交通、新興(xing) 低碳技術等六個(ge) 關(guan) 鍵領域,推動疫後經濟複蘇,以歐盟為(wei) 代表的發達經濟體(ti) 積極響應。7月,歐盟達成歐洲複蘇計劃,宣布歐盟2021-2027年長期預算為(wei) 1.074萬(wan) 億(yi) 歐元,並在此基礎上設立總額7500億(yi) 歐元的“恢複基金”,主要用於(yu) 綠色複蘇和數字經濟等領域,為(wei) 疫後經濟複蘇鋪路。

綠色經濟有望成為(wei) 中歐合作契合點。去年9月,中歐領導人會(hui) 晤明確提出“打造中歐綠色合作夥(huo) 伴”。我國應加大清潔低碳產(chan) 業(ye) 投資,推動新能源汽車產(chan) 業(ye) 、光伏風電產(chan) 業(ye) 及能源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升級,加快推動節能技術、節能設備研發,密切關(guan) 注氫燃料電池技術、碳捕捉與(yu) 封存技術、小型模塊化核電等新興(xing) 技術發展,重點提升工業(ye) 、電力等領域能源效率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

實現“碳中和”願景麵臨(lin) 內(nei) 外雙重壓力

我國“碳達峰”“碳中和”願景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(nei) 在需要,也順應國際經濟和能源發展大勢,得到國際社會(hui) 積極評價(jia) 。但“雙碳”目標實現仍存挑戰,要妥善應對外部壓力。

首先,我國實現“碳達峰”目標麵臨(lin) 外部壓力,需分區域、分行業(ye) 推進。從(cong) 國際上看,美歐若重啟氣候變化合作或將進一步增大我國外部壓力。我國與(yu) 歐盟在節能減排領域雖有一定合作基礎,但近年來在清潔能源、綠色低碳技術和產(chan) 業(ye) 領域競爭(zheng) 麵增多。

從(cong) 國內(nei) 看,我國仍處於(yu) 經濟中高速發展階段,減排任務艱巨。實現“碳達峰”乃至“碳中和”目標,需加快能源戰略調整和能源結構轉型。建議結合東(dong) 中西部不同資源稟賦、經濟發展水平和產(chan) 業(ye) 基礎等,設計2030“碳達峰”時間表、路線圖,分行業(ye) 、分區域布局目標任務及行動項,為(wei) 實現“碳中和”夯實基礎。同時,盡快出台相應的減排政策,明確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間控製新增煤電,推動交通、工業(ye) 領域電氣化。

其次,中美未來能源合作機遇大於(yu) 挑戰。中美兩(liang) 國博弈雖具有長期性,但在能源領域仍有合作空間。一方麵,中美能源互補性強。近年來全球油氣供給增量主要來自美國,兩(liang) 國在能源供需上存在天然互補性。從(cong)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可以看出,美在能源領域意在加大出口,而非斷供。

能源轉型、低碳發展是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,且在新能源、碳減排領域已具有一定的技術條件和基礎,隻要積極應對,中美在新能源領域仍有較大合作潛力。


加速能源低碳化轉型要從(cong) 三方麵發力

邁入新發展階段,我國經濟要轉向綠色低碳發展。要求能源發展從(cong) 依靠化石能源、集中化、大規模方式,向低碳化、多元化、智能化、分布式轉變。

一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。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重,嚴(yan) 格限製新增煤電,穩步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,推動交通、工業(ye) 領域的電氣化和電能替代。用好用足風能、太陽能、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,大力發展“光伏+儲(chu) 能”分布式電源,統籌產(chan) 業(ye) 布局,細化年度目標,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比例並網。

 “十四五”期間,要將分布式綜合智慧能源作為(wei) 優(you) 先發展方向。加快應用大數據、雲(yun) 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,發展天然氣發電、綜合能源服務、生物質能源、風光儲(chu) 多能互補等綜合智慧能源。推動用戶側(ce) 綜合智慧能源商業(ye) 模式創新,支持用戶側(ce) 自發自用分布式電源發展。加快發展虛擬電廠、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等。適時啟動一批清潔能源建設項目,補齊天然氣管網、儲(chu) 氣設施、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能源基礎設施短板。

二要以科技創新提升能源轉型質量和水平。提升傳(chuan) 統領域自主創新能力,攻關(guan) “卡脖子”環節,用好新興(xing) 技術,提升能源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水平。一是增強能源產(chan) 業(ye) 關(guan) 鍵領域、核心環節自主創新能力,提升氣輪機、核電等領域關(guan) 鍵零部件、核心技術裝備創新水平。二是應用大數據、雲(yun) 計算、物聯網等技術,提升油氣生產(chan) 、運營、要素流轉等環節智能化水平,加強能耗、碳排放等方麵監測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三是加快發展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應用。盡快研究製定鼓勵能源區塊鏈應用的專(zhuan) 項政策,推動能源交易、電動汽車充賣電、綠證交易、能源資產(chan) 記賬、能源代幣、能源供應鏈金融等區塊鏈應用。

三要紮實推進電力、天然氣領域體(ti) 製改革。“雙碳”目標約束下,可再生能源電力與(yu) 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重將持續增加。“十四五”期間要紮實推進電力和天然氣市場化改革,破除清潔能源發展製度障礙。一是形成適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電力體(ti) 製。改革現行電力交易機製,支持分布式電源“隔牆售電”,實現供需直接交易。加快建立電力現貨市場,構建市場化的輔助服務市場,促進分布式電源、虛擬電廠等獲得合理收益。將環境汙染成本、碳排放成本納入電價(jia) ,體(ti) 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價(jia) 格優(you) 勢,促進清潔電力高比例並網。二是推進天然氣體(ti) 製和價(jia) 格改革。當前,天然氣上遊供應主體(ti) 有限,離“X+1+X”的油氣市場體(ti) 係相差甚遠。需加快上遊主體(ti) 多元化改革,落實天然氣管道第三方公平準入,調動下遊主體(ti) 參與(yu) 積極性。要改革當前點對點為(wei) 主的管輸定價(jia) 模式,采用物理樞紐和虛擬樞紐相結合的方式,盡快形成區域市場和競爭(zheng) 性價(jia) 格。加快天然氣現貨、期貨交易市場建設,爭(zheng) 取與(yu) 我國天然氣消費大國相匹配的定價(jia) 話語權。(來源: 中國能源報)